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穩步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出較強韌性,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7%,基本保持穩定。
下一步,多項政策舉措將筑牢工業經濟基本盤、持續培育發展動能。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金融政策,縱深推進產融合作;在政策、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實施新一輪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
今年一、二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在去年同期較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增長。
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明顯。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量質齊升”,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分別達到35.5%和16.4%,電子、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0%。
新動能不斷積蓄。上半年,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同時我們也看到,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外部不確定性需加強應對、產業結構性矛盾需妥善化解,下一步,我們將在鞏固基礎、提升質量、培育動能、優化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敝x少鋒說。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機械、汽車等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
相關舉措還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將印發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落實機械和電力裝備兩個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綠色航空和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綱要,加快發展智能裝備、梯度培育智能工廠、建設智慧服務場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對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等新質生產力作用凸顯,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76.3%,成為支撐工業經濟增長的“產業底座”。展望下一步,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將根據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方向以及工業經濟穩增長面臨的突出問題,在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金融政策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今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推動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助力制造強國和金融強國建設。
謝少鋒介紹,依托國家產融合作平臺,3100多家金融和投資機構聚焦制造業企業急需,推出800余項金融產品,累計助企融資規模突破1.2萬億元。上半年,A股市場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增發和可轉債的方式為工信領域企業募集資金1488億元,同比增長51.6%。
重點產業鏈、“硬科技”企業等獲得大力度支持。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累計支持重點產業鏈企業融資3562億元?!翱萍籍a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推動將142個“硬科技”企業納入上市培育庫,部分企業正在沖刺首發上市。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對記者表示,金融在支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未來仍需聚焦重點領域更精準發力,包括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投貸聯動,為前沿科技創新領域提供股權、債券融資,用好科創板、北交所,推動更多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提高綠色信貸規模,助推工業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重點發展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務中小制造企業等。
記者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金融政策,縱深推進產融合作。
謝少鋒表示,一是要針對重點產業鏈,推動產品服務創新,完善全產業鏈多層次金融體系。二是要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健全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功能。三是要圍繞66個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推動試點政策、標準等先行先試,將試點城市建設成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
多措并舉促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支持了124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連續5年組織開展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上半年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過360萬家,達成融資意向超過510億元,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合同金額超86億元。
關兵表示,我國在企業培育、融資支持、服務支撐等方面出臺系列護航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要看到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抗風險能力總體偏弱。未來需推動政策下沉和深化產業鏈協同,為企業提供更多市場空間。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政策、人才、資金、市場、創新、合規等方面,持續強化公益性服務,不斷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敝x少鋒表示。
具體而言,在政策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研究修訂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聯合稅務總局開展“春雨潤苗”行動,推進稅費政策便捷惠及小微企業。在資金上,推進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在創新方面,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強化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指導。(記者 郭倩)